13853319801
混凝土起砂問題是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為問題之一,要想解決好起砂問題,就必須從起因入手,了解混凝土起砂現象的原因,才能夠“對癥下藥”,更好的解決問題。
一、“起砂”現象出現原因
1.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足
混凝土強度越大其耐磨性越高,依照城市道路施工的相關要求,普通路面所使用的混凝土單位面積應當大于 300kg/m 3 ,且水灰比應當小于 0.5,而混凝土原料中水泥應當采用42.5級,混凝土強度應達到C30或C23.8,只有這樣混凝土耐磨性才能達到標準要求。
2.過大的水灰比
水灰比是影響水泥強度的重要因素,水灰比越大水泥強度便越小,即無法抵抗外界摩擦,因此混凝土構筑物便會出現“起砂”現象。另外,水泥泌水量會影響水泥混凝土性質,泌水量越大混凝土表面同內部的干縮率相差越大,因此表面會產生脫皮現象。在實際施工過 程中,若發現混凝土表面泌水量較大,可以在構筑物表面均勻撒上水泥干粉,以減少結構表 面的水分。水泥干粉會在結構表面形成水泥凈漿,其干縮量相對較大,往往更容易造成脫皮 的現象。
3.原料問題
(1)材料含泥量。在施工用砂石集料中,若含泥量相對較高,會對水泥早起水化造成直接影響。由于泥土會將水泥顆粒包裹起來,阻礙水泥水化,因而延遲結構凝結,導致混凝 土泌水量的增加。
(2)原料中砂子粒徑的大小。砂子粒徑越大其細度模數便越大,這種砂子往往會直接對混凝土泌水量造成影響,粒徑越大泌水量越大。即施工過程中使用的砂子粗顆粒越多,那么混凝土泌水量越大。因此混凝土構筑物一定要使用細砂,以此減少地面起砂率。
(3)摻合料。混凝土泌水性也會受到摻合料顆粒分布同的影響,如果摻合料顆粒分別不均,即細顆粒案例相對較少,那么混凝土就極易泌水。另外早期強度也會受到粉煤灰用量的影響,粉煤灰摻量越大,則早期強度便會越低。加之養護不當,混凝土結構耐磨性便會受 到影響,容易出現起粉現象。
(4)水泥品種各具特性。若使用水泥品種不當,也會使得混凝土出現起砂。不同的水泥應當用在適宜的范圍,若使用不當勢必會影響混凝性能。在普通道路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即 道路水泥。其耐磨性相對較好,具有較強的抗沖擊性及抗凍性,且收縮較小。但是道路施工 中所使用的道路水泥往往具有較高的混合材料,在澆筑搗固材料的過程中,諸如粉煤灰之類 的輕質材料會上浮至表面,從而降低了活性成分以及熟料成分,這就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。 若該現象較為嚴重,混凝土就無法正常凝結,從而出現起砂現象。
4.施工工藝原因
施工引起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:
(1)局部過振:局部過振,會造成過分離析或泌水,引起局部起皮、起砂。
(2)收面灑水:有的施工人員為便于收光、抹面,在混凝 土面層隨意灑很多水,致使混凝土面層水灰比增大,強度嚴重降低而出現起皮、起砂現象。
(3)不適宜的壓平修光時間:修光過早,混凝土表面會析出水,影響表層砂漿強度,有時會由于修光阻斷泌水通道,在修光壓實層下形成泌水層,造成修光層脫落(即起殼)。修光過遲,則會擾動或損傷水泥凝膠體的凝結結構,影響強度的增長,造成面層強度過低,也會 產生起粉或起砂現象。
5.忽視養護或是養護方式不當
普通水泥及硅酸鹽水泥的標準養護時間應大于七天,除此之外礦渣水泥及粉煤灰水泥、 火山灰水泥的養護時間應大于十四天。在水泥凝結、固化的過程中若養護不當,其結構中的水分便會大量流失,水泥水化反應就會減緩乃至停止,若水泥水化不充分則混凝土結構強度 就無法達到設計的預想值。構筑物結構表面強度不足就會出現起砂及起粉問題,降低構筑物質量。
此外,若構筑物混凝土未達到標準值時便在其表面走動也會破壞表面結構,造成起砂現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山東華偉銀凱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專門從事各種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發、生產、銷售,產品質量有保證,值得信賴。主營產品: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,萘系減水劑,混凝土速凝劑等。
以上信息來源于網絡,內容有改動,旨在傳播與分享,如有侵權,請直接通知我們,謝謝!
獲取更多資訊,歡迎關注官方公眾號